香港的电影中不时会出现这样的场景:带队的警察手一挥说:“冚唪唥同我带晒返警局至讲!”鲁迅在《三闲集·在钟楼上》提到“冚唪唥”,说这个词“凡有‘外江佬’几乎无不因为特别而记住”。
“冚唪唥”意思为通通、全部
写法多种:"冚唪唥"的写法甚多,恐怕没有哪个词有哪么多的写法,"冚棒冷"、"冚办烂”、“冚巴朗”、“冚巴郎”、“冚棚硠”、“咸棚楞”、“咸不剌”、“咸不剌”,“咸包揽”、“咸朋唥” “撼唪唥”、“合磅硠”、“嵌湴烂”等等。
来源扑朔,“所有、全部、统统”,粤语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说法?
对于“冚唪唥”的来源,众说纷纭。至于这个词是如何形成,至今未能找到答案。
1认为来源于外语
其中有的认为来源于英语,有的认为来源于阿拉伯语,有的认为是蒙古语借词。
2认为来源于汉语其他方言
主张这种说法的也分歧极大,有的说是来自北方方言,有的说是来自南方方言。譬如说吴方言区不少地方就有一个与广州话的“冚唪唥”意义相同、用法一样、读音相近的范围副词。
3认为这是粤方言独有的方言词。
理由主要有“冚唪唥” 普遍存在于粤方言各个方言点中,各地读音与用法高度一致。而在其他方言区,这样一个意义相同、读音相似的范围副词仅是零星分布,使用范围有限,使用频率很低。
同时,在粤方言里,以“冚”作词素的还有“冚家富贵”、“冚家铲”、“冚啲” 等词。
有人认为,“冚唪唥”是个附加式合成词,“冚”是一个方言字,本字为“咸”。广府人后缀“唪唥”。变成 “冚唪唥”。
为什么“冚唪唥”是通通、全部的意思呢?
展开全文
有种观点认为,可以将这个词拆做两部分;“冚”与“唪唥”。“冚”是核心,在广州话里 “冚”有严密、齐全的意思,例如:闩冚度门(把门关严密)。 引申作全部、通通之意。
有人说“冚”是“咸”的借音,“咸”在古汉语里就有全、都的意思,例如“老少咸宜”、“天下咸服”。又有人认为,“冚”是“阖”的转音,“冚家”就是“阖府”也。
而“唪唥” 则是语尾助词,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。这种词尾元代就有,例如咸不剌的“不剌”,方头不律的“不律”等。
现在普通话也有,如灰不溜秋的“不溜秋”等。广州话也有,例如直笔甩的“笔甩”, 花哩碌的“哩碌”等。将核心和词尾结合起来,词尾加强核心“全部”、“通通”的语气,这就是“冚唪唥”了。
资料:粤语学习网、粤方言研讨会、老聂粵文化
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,其著作权归相应权利人所有。如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核实后将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或其他处理。
带你领略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