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大仙原名黄初平,作为起源在金华的著名道教神仙,后人对其出生地之争从未平息。

记载“丹溪”为黄大仙出生地的古籍不在少数。例如,宋刻《太平御览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“葛洪神仙传曰:金华山有石室一所,丹溪人皇初平之隐处也。”这里对皇初平(既黄初平)是丹溪人有明确的表述。而在明刻版天顺(1457—1465年)《天下一统志》中也有对黄大仙的记载:“黄初平,晋丹溪人,年十五,牧羊遇道士……”明正统道藏本的《金华赤松山志》中也写道:“丹溪皇氏,婺之隐姓也。皇氏显于东晋,上祖皆隐德不仕。明帝太宁三年(325年)四月八日,皇氏生长子,讳初起,是为大皇君;成帝咸和三年(328年)八月十三日,生次子,讳初平,是为小皇君……”上述多本古籍都白纸黑字的记载了黄大仙来自“丹溪”,而“丹溪”究竟在哪里?

上月31日,浙中人文刊发有关黄大仙来历的报道后,有不少读者来电表达自己的看法。在他们看来,关于1700多年的“丹溪”现在的具体位置,有三个争议较大的地方,一个是兰溪黄湓村,另一个是义乌赤岸镇,再一个是神仙居住的“不死之国”。其中前面两个是从古至今真实存在的地方,而第三个则是一个虚构的理想国度。

兰溪黄湓村晋时为深泽

关于黄大仙祖籍是兰溪的说法,其主要依据出自明清时期的《金华府志》及《浙江通志》、《兰溪县志》等历史资料。其中明万历年间的《金华府志》中记载:“晋皇初平,兰溪人,牧羊遇道士,将至金华山石室中……”而在清康熙版的《浙江通志》中,有关黄大仙的记载中也特定指出是“兰溪”人:“晋黄初平,兰溪人,牧羊遇道士,将至金华山石室中……”这里的记载与《金华府志》的记载仅有一字之差,极有可能是引自《金华府志》。但是到了清光绪年间的《兰溪县志》中,则把黄大仙改成了兰溪黄湓人:“晋黄初平,邑之黄湓人。年十五……家使牧羊,遇道士……”

对于黄大仙的祖籍,比明万历《金华府志》成书更早的宋刻《太平御览》、明天顺《天下一统志》中都写的是“丹溪人”,此后为什么在有的资料中变成了“兰溪人”?根据有关专家分析,可能与当时兰溪的经济实力有关。在明清时期,兰溪的经济实力超过了金华各县,在当时就有“小小金华府,大大兰溪县”之说。谁经济实力强,在修志时就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,这道理无论放在什么历史朝代都一样适用。

根据有关记载,“兰溪”这个地名最早是从唐朝才有的,《旧唐书》:“兰溪:咸亨五年(674年)析金华县西界置,以溪水为名”。至于黄湓村,根据一系列的考古资料证实,黄湓村在晋代尚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滩、沼泽之地。义乌市志办的傅建对黄大仙文化颇有研究,他认为,说黄大仙是兰溪市人、兰溪市兰江镇黄湓村人,其实是当地人对心目中保护神的信仰和崇拜所滋生而来的一种说法。

2000年的《浙江通志》将黄大仙由神话人物历史化,把他的出生地定为兰溪黄湓村。然而黄湓村的湓字取义于兰江河道的变迁,水冲沙涨,把原来唐汉时期的深泽变为泥沙淤积的湓地,在当地民间也有“五百年前石骨山,五百年后黄湓滩”的说法。所以,晋朝时黄湓村还是兰江水道上的一处深泽。

赤岸又名“丹溪”得名晚于东晋

黄初平黄初起两兄弟的成仙事迹,最初见于东晋葛洪的《神仙传》。义乌市志办傅健说,晋时被称为丹溪的,有二处。一个是国名,而另一个就是义乌赤岸,因为赤岸古时又名丹溪。那么,葛洪在他的著作《神仙传》中所称的“丹溪”,是否就是当今的赤岸?

康熙《义乌县志》有关“赤岸”的由来:“朱幼字长明……晋永兴中任临海太守。秩满,徒义乌蒲墟村,寝成大族后,朱女适王,亲迎之日,两族车红辉映溪岸,因名‘蒲墟’曰‘赤岸’,既又改‘丹溪’。”而在宋嘉定《赤城志》中也有关于“赤岸”的记述:“安帝永兴元年(304年),以太守归所居号赤岸(见《义乌县图经》)。”因此,有关赤岸(丹溪)地名的由来,早在西晋304年前就有了。

但是根据这些史料就确定黄大仙为义乌赤岸人,似乎证据也不充分。丹溪(相传南齐时,临海太守朱明嫁女给王胜,完婚之日,轿马相连,披红戴玉,极其华丽,映红溪水,故名)之名来自南齐,比东晋迟了二百多年,所以认定黄大仙就是义乌赤岸人,也有待商榷。

神仙居住的地方于情于理最合适

既然很多文人学者认为黄大仙是一个虚构的神话人物,那么这个故乡会不会本身就不存在?这个说法也并不是空穴来风。

早在三国时期曹丕的《典论·论却俭等事》中就有记载:“适不死之国,国即丹溪。其人浮游列缺,翱翔倒景。”由文中不难理解,所谓“丹溪”,是仙人居住的地方,就是传说中的“不死之国”。

南朝梁萧统编《文选》的“郭景纯《游仙诗》”中也有写到这个传说中的“不死之国”。文中的大概意思为:“魏文帝<典论>曰:夫生之必死,成之必败,然而惑者,望乘风云,冀与螭龙共驾,适不死之国,国即丹溪……”从句子的意思也可以得出,这个“不死之国”名叫丹溪。在葛洪著写的《神仙传》中,所有神仙的籍贯都有明确的府县归属,这点也从侧面证明了丹溪其实是神仙居住的“不死之国”。研究黄大仙文化多年的民间学者陈如栋认为,黄大仙作为一个虚构的神话人物,如果硬要把古代甚至是现代的地名和他联系在一起,也未免太过牵强,“黄大仙本来就是一个虚构的神话人物,因为他身上流传的类似‘叱石成羊’的神奇事迹,所以后人会把他历史化,以获得精神上的寄托。但是历史是不能虚构的,我们要最大可能地还原历史。于情于理,把黄大仙的故乡定为神仙居住的‘不死之国’是最为合适恰当的。”